无线桌面:布局、单品与演变

Posted by Matt on September 24, 2020

本科毕业以后终于摆脱了宿舍有限的空间,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开始关注起如何搭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桌面。从最开始Zealer的桌面相关视频入坑,到后来看了很多数字尾巴上的桌面分享贴,再到后来YouTube上的各种desk setup和office tour视频,不断改进自己的桌面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小的业余爱好。在看了很多的桌面分享之后,终于借着这个机会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桌面。

在看别人的的桌面分享时,我主要的关注点一在整体布局,二在各种单品。所以我的分享也会着重在这两个方面,一是整体布局和思路,二是对每一样物品做一个大概的介绍,如果某一样物品正好能解决你的需求就再好不过了。最后会对自己桌面的演变做一个大概的回顾,并且展望下未来的桌面会如何演进。

1.0 布局

1.1 主副桌面

刚搬来现在居住的地方的时候并没有十分关注桌面,所以买桌子的时候也没有太在意尺寸,宽度只有1.2米在后来越来越变得捉襟见肘。我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桌子的右边放一个和桌子接近等高的柜子,第一层作为副桌面用来放包含MacBook Pro、NUC、iPad Pro和Dock等各种计算设备,其他几层用来放一些书、文件和各种杂物。

这样主要的桌面就可以只用来摆放输入(键盘和触摸板)输出(显示器和音箱)、充电和照明设备,1.2米的宽度不会显得过于局促。主副桌面还额外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坐在显示器前的时候正前方视野可见范围没有明显的线,显得整洁不少;二是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水效果:如果桌子上的水杯不一心被碰倒,可能损坏的只有键盘和触摸板,计算设备在副桌面不用担心。

1.2 无线:从完全无线到线的美化

为了使桌面看起来比较整洁,视觉无线是一个基本需求。视觉无线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能选择无线的设备就选择无线的,二是如果必须有线就尽可能的利用遮挡的方法把线藏起来,使得坐在显示器前的时候不容易被看到。

第一点很容易理解,选择蓝牙键盘、蓝牙鼠标/触摸板和蓝牙耳机即可。第二点做起来也不难,就是把显示器、音箱和充电板都放在桌面边缘,这样电源线就会在桌面之外,不容易被看到。

当然无线并非没有代价,一些顶级设备只有有线款式。比如如果十分在意音质,那么最好的还是有线耳机;客制化机械键盘中的顶级键盘外壳大多数是金属的,少有支持蓝牙。当设备品质追求与无线追求产生冲突的时候,一个妥协方案就是把线美化,看起来不会杂乱无章,甚至像是一件装饰品。

现在不少数据线都会做成比较有品质感的编织状,我个人比较喜欢Nomad的编织数据线,即使偶尔需要给手机快速充电的时候,黑色的外观在黑色桌面上也不突兀。

客制化键盘的很多玩家会使用航空线作为键盘和电脑的有线连接,各种各样的外观看起来非常独特,有那么一点装饰品的感觉,我个人暂时还没有金属键盘外壳,所以还没有入手,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

2.0 单品介绍

下面我简略的介绍下桌面上的每一个物品,和提到任何一个品牌没有利益相关,只是单纯喜欢。除特别注明来源以外,图片均为自己拍摄/制作。

2.1 显示器:Dell U2715H

2015年刚搬来的时候,U2715H满足我当时对一个显示器的全部需求:2K的分辨率在当时已经足够,超窄边框看起来足够现代,27寸的大小打开多个窗口也不会局促。 五年多过去,这台显示器已经有些落伍了:4K视频开始普及,2K的分辨率变得力有不逮,习惯了多个窗口堆叠以后27寸的大小也是勉强够用。下次搬家除了桌子以外,第一个要换掉的就是显示器。

屏幕挂灯选的是小米的,一来是因为控制器是无线的,而且质感比明基的Dial看起来好不少;二来确实价格确实低一些,即使从国内邮寄到美国之后依然比明基便宜不少。

房间里的暖气是常年25度,所以主要关注的是湿度,在显示器下面摆了一个小的温湿度计,可以提醒自己在湿度低的时候打开加湿器。

2.2 键盘和触摸板:Filco Convertible 2 和 Magic Trackpad

相对于鼠标更喜欢触摸板的手势操作,除了Apple的Magic Trackpad之外并没有什么选择。

键盘选择的是Filco的87键红轴蓝牙双模,键帽选择的SA Carbon。关于客制化键盘有太多可以说的了,五大核心部件:外壳、PCB、定位版、轴体和键帽都是可以深度定制的,完全可以另开一篇文章了,这里就略去,放几张不同键帽set的图吧。

因为SA球帽高度很高,所以加了一个手托会缓解不少手腕的压力。

桌垫的除了美观之外,还可以在需要纸笔演算时整体移动键盘、触摸板和手托,方便不少,选择的是Satechi的皮桌垫。之前还用过和键盘主题配套的Carbon桌垫。

2.3 音箱:HomePod 和B&O S3

音箱从最早的Bose soundlink mini换成了B&O S3,只是单纯的因为B&O的音箱更好看。后来又入了HomePod之后,音质一下子上了一个大台阶。为了更宽广的声场和更好的立体声效果,又入了第二个HomePod。有了两个HomePod之后,终于可以感觉到声音是从屏幕方向发出来的,而不是屏幕旁边的角落发出来,声场也一下子宽广了许多。 尴尬的是有了两个HomePods之后B&O S3也并没有退役,因为MacBook Pro的音频通过HomePod输出时会有2秒钟的延迟,看视频会出现声画不同步,所以还需要S3来完成除了音乐之外的音频输出。

2.4 耳机:B&O H7 和 Sony MDR-1000x

都说B&O的耳机售价中至少有一半交了颜值税,我看差不多,买它也是单纯的因为好看和无线。索尼的降噪大耳机一开始在出差在飞机上和家里响火警的时候蛮有用,后来被AirPods Pro的降噪效果震惊了以后,就基本成为摆设了。说起降噪对比,还担心是不是自己脑放过于严重,专门让朋友也做了对比,结果我俩一致认为AirPods Pro的降噪效果好于索尼的降噪大耳机。

2.5 直立无线充电板:Nomad Base Station Stand

直立无线充电板的优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可以让充电这件事情碎片化和感觉不到,不需要在某一个时间刻意充电,用完了随手放在上面,手机电量总是保持在一个接近满的状态;二是可以让手机直立,可以轻松的实现查看通知、Face ID解锁以及简单的回消息。 从爱否的S1换成了现在的Nomad,主要是看中了Nomad的黑色表面和黑色桌面更搭配,之前爱否的灰色表面有那么一些突兀。在换成无线充电底座之前,还用过这种有线的充电底座,木质质感很棒,充电也比无线快,可惜每次放上去都有一个对准的过程,无奈舍弃。

2.6 AirPower替代品:Nomad Base Station

去年3月AirPower被正式取消了以后,就开始寻找AirPower的替代品:能同时给Apple Watch,AirPods和iPhone无线充电的充电板。当时觉得样子不错厂商也相对可靠的就两个选择:一个是Studio Neat的Material Dock,一个是Nomad的Base Station。从外观上来讲更喜欢木质的Material Dock,和整个桌面的风格也更搭配,但是无奈它的无线充电模块似乎有些问题,给AirPods充电很不稳定,总是充不进去,无奈只能换成了Nomad的Base Station。

AirPods用完了以后随手放在板子上,碎片化充电,永远不用担心打开Airpods盒子之后提示电量低,又少了一个需要刻意充电的设备。

2.7 计算设备

副桌面上的计算设备中的16寸 MacBook Pro 2019款和iPad Pro 12.9寸第三代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在MacBook Pro长期连着外接显示器之后,iPad Pro搭配上了有触控板的Magic Keyboard成了最便携最能快速启动的桌面设备了(MacBook Pro每次从休眠唤醒都要等个几秒,而且习惯了27寸下的多窗口堆叠以后,16寸用起来屏幕空间也觉得捉襟见肘)。

值得一提的是CalDigit TS3 Plus Thunderbolt 3 Dock,最大的好处就是只用一根雷电3线插到MacBook Pro上就实现了供电、连接外接显示器和有线网络等多个功能,当然还包含多个USB口和SD卡槽。这样当需要把MacBook Pro取下了拿到办公室的时候,只需要拔掉一根线就可以了。

之所以看重MacBook Pro的有线网络连接,就是因为我把MacBook Pro、NUC、NAS和Apple TV全部连在了一个千兆交换机上,再配合上千兆路由器,这4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达到100+ MB/s,转移文件或者看NUC/NAS里面的电影时可以随意拖动进度条。

NUC作为一个小型家用服务器的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从自己搭建RSS服务TTRSS、黑群晖到homebridge和各种docker实例,甚至作为iPad Pro移动场景下一个可以访问的远程桌面系统,不用担心只带iPad Pro出门碰到什么iPad无法完成(比如临时需要跑一个Matlab程序)的事情。也是可以单独写一篇文章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因为给NUC装的是黑苹果系统,所以贴上了苹果贴纸。

2.8 充电器和充电线:闪极和Nomad

GaN充电器这一两年风靡科技圈,我在前几个月发现了一个对于我来说很完美的90W三口充电器:闪极的S90。两个USB-C口一个USB-A口,C口最高充电功率90W,虽然略少于16寸MacBook Pro原装充电器的96W,不过也足够了,基本上外出只带这么一个就可以给MacBook Pro、iPad Pro和iPhone充电了,再配合上Nomad Base Station无线充电板来解决Apple Watch和AirPods以及无线充电,所有会带上的苹果设备(MacBook Pro,iPad Pro,iPhone,Apple Watch和AirPods Pro)2个充电器就解决了。

充电线选择的是Nomad,同样是因为编织线的质感,一根100W USB-C to USB-C给MacBook Pro和iPad Pro,一根USB-C to lightning给iPhone 18W快充,一根USB-A转三口(Micro-USB,USB-C,lightning)适用于其他情况。

2.9 清理套装:车载吸尘器和小刷子

无论什么桌面都会面临落灰的困扰,我的解决办法是一个车载吸尘器和一个小刷子,红酒瓶造型的吸尘器平时摆在柜子上也蛮好看。小刷子应对键盘、iPad Pro屏幕这些面积相对小的场景,车载吸尘器应对桌子表面等面积比较大的场景,车载吸尘器的刷头把灰尘刷起之后自动被吸尘器吸入,不用担心扬的到处都是。

3.0 演变:桌面的过去和未来

桌面之所以能不断改进并发展为一个小的爱好,就是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带来新产品的流行取代旧产品,这几年有几个趋势还满明显:无线、便携和注重健康。无线从设备连接的无线如蓝牙耳机、音箱、鼠标键盘等等,到充电的无线;耳塞的性能不断逼近大耳机,GaN充电器的流行都近一步缩小了设备的体积,提升了设备的便携性;注重健康在升降桌和人体工学椅的普及中可见一斑。

3.1 过去

下面我简单回顾下自己的桌面演变并且展望下未来的桌面。 这是刚搬来不久的时候,当时还没有什么主副桌面的概念,所有的东西都堆在桌子上,如果打翻一杯水就是灾难。

这时已经搞了主副桌面,主桌面上简洁了很多,但是还没有全面无线化,森海塞尔的有线耳机以及木质的有线iPhone充电底座还残留着有线时代的印记。换上了白纱窗帘,桌面的背景好看了一些。

残留的有线设备全部被换成了无线的版本,也开始使用机械键盘,虽然键帽方面还很初级,淘宝买的「王自如配色」,还不懂什么是SA球帽。窗户上多了一层黑色的遮光纸,多了一个桌面背景选择。

目前的样子,终于用屏幕挂灯取代了之前的宜家台灯,又节省了一些桌面空间,照明体验也大大提升,不用再受屏幕上反光的影响了,也加上了桌垫和无线充电板,对机械键盘客制化的了解刚刚到键帽。

3.2 未来:计划与展望

因为在未来一年左右就要搬家,所以虽然显示器和桌子早已过时,但是为了搬家方便在搬家之前不会再买什么体积巨大的产品,搬家之后会升级到升降桌以及4K显示器。

随着对机械键盘客制化的了解加深,从键帽到客制化轴体、金属外壳,也入手了一系列「期货」,未来会不断收到更新。包括预订了这次活动和少数派联合的怒喵前不久发布的nowire family,下个月就能迎来一波无线充电桌垫+无线金属键盘的更新。

至于对未来桌面的展望,一是希望无线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得不必为了选择无线而牺牲性能,比如金属键盘,HiFi耳机,这两者虽然现在已有无线的产品,但远未在高端产品中普及;二是希望桌子本身能更加智能(比如自带一个OLED屏幕显示温湿度以及各设备电量)或者引入模块化桌子,本身集成一部分功能,可通过更换模块不断升级,目前在一些桌面分享中能看到的把无线充电模块埋进桌子内部就是这个趋势的一瞥。

未来的科技进步与源源不断的新鲜产品给桌面的演进带来无限的遐想空间。